中華航空 CI62 FRA-TPE A350-900 經濟艙 2025.05
飛行日期:05/02/2025
航班:CI62
表定時間:FRA 11:15 AM CEST (5/02) - TPE 06:15 AM CST (5/03)
實際時間:FRA 11:09 AM CEST (5/02) - TPE 05:57 AM CST (5/03)
整體時間: 12小時48分鐘
空中飛行時間: 12小時09分鐘
機型:A350-900
機型:B-18909 (出廠日期: 09/13/2017)
艙等:經濟艙
我是一早從柏林機場(BER)搭乘漢莎航空LH175,7:45AM從柏林起飛,表訂8:45AM降落,實際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、所以我有兩個半小時可以轉機。訂票的時候有另一個晚一小時起飛的選項,這樣就可以睡更久一點。但是考量到轉機時間剩下一個半小時,有點太刺激了,所以還是保險起見買了較早的飛機。
我覺得德國機場的安檢是我遇過最仔細的,不論是在法蘭克福還是柏林,他們很嚴格地要求瓶裝液體要放在同一個袋子,而且如果過了X光機,有任何異常,他們會再過一次。
整體飛行的體驗都很平順,不論是從柏林往法蘭克福、或者是法蘭克福往台北的飛機,都準時起飛並且提早降落。
法蘭克福機場:
我覺得法蘭克福機場是我遇過標示最不清楚地機場。我到過這座機場蠻多次,但是是第一次在這邊轉機。托運行李我直接從柏林機場自助託運、直掛台北。所以在法蘭克福機場,主要就是從申根區轉非申根區(像是國內線轉國際線的感覺)。國內線航班是從第一航廈抵達,而華航飛台北,是在第二航廈,所以要搭電車才能轉換航廈。
航廈間穿梭的電車。

之所以說標示非常不清楚的原因是,登機口雖然有分A, B, C, D等區,但是機場很大,在長廊走著走著,如果只往前看,稍微不留神,路標會突然斷掉,要回頭找,才有辦法找得到所需的指引。
舉例來說,走一走,D區指標突然消失,回頭又走了一個登機口的距離、才發現指標在反方向,而且是要經過一個很小的門,才看得到D區要往哪走。國內線轉國際、萬一不小心從錯誤的出口出發,可能又得多花更多時間,所以預留比較長的時間轉機是好的。
要進入非申根區前,還要經過移民官,但是安檢是在通過移民官後,而且是每幾個登機門為一組的設計。所以在那之前想買瓶裝水,在這邊也都是需要倒掉,而且我在安檢區後,也沒有看到免稅店或者是可以裝水的地方(或許想喝水要直接喝洗手間水龍頭的水)。
登機:
今天的登機門在D8。因為我都是在網路上報到、使用手機登機證,所以我在登機門時,被要求查驗護照,確定我是能入境台灣。
我的座位是在經濟艙前半段,登機順位為第二區。一開始以為是蠻前面的,但後來聽廣播才知道總共經濟艙也才分三區,把前面的金卡、商務艙、豪經艙的順位加起來,大概是第六順位、倒數第二區。
登機時間表訂10:20,但起飛是11:15。這比我搭長榮時,大多是起飛前30分鐘開始登機來得多很多時間。今天飛機沒有特別滿、登機流程很順暢,比表訂時間早關艙門。

勉強拍到本日的飛機,機齡接近8年的A350-900。
座椅&座艙:
這是我第一次搭乘A350-900的經濟艙,所以很期待。3-3-3排列。坐起來體感跟777-300ER的3-3-3排列差不多。我的座位在43H,經濟艙前段、面對機頭右手邊接近窗戶那排得靠走道位置。
整體座艙我覺得保持的還是很新穎、也很乾淨,華航即將著手他們A350機隊的改艙升級,很好奇他們是要怎麼改。畢竟大部分人心目中最需要改艙的是20年來從未改過艙的A330機隊。整體客艙設計是777-300ER的宋代美學的進階版,從座椅、地毯到洗手間,都看得出華航的巧思,特別是在經濟艙大部分為黑灰色的座椅裡,偶爾出現幾個紅色座椅,像是山水潑墨畫裡收藏家的用印,卻又不失現代科技感的硬體設備,我想應該是航空公司美學的頂了(特別是經濟艙)。
途經豪經艙,佛系2-3-2排列,接下來改艙,感覺很有可能改成主流的2-4-2排列
毛毯跟枕頭就直接放在每個經濟艙座椅上
座椅寬度根椅距都很舒服 (但我168cm,經濟艙體感應該跟188cm搭豪經艙差不多)。座椅坐起來很舒服,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,睡得很好。
餐桌是折疊式,有全開跟半開模式。收納部分下面網袋可以放下水瓶、過夜包等。上面靠近螢幕那層放安全需知卡、清潔袋、免稅購物雜誌兩本(這個長榮現在已經沒有紙本雜誌有比較大的區別)
今天經濟艙前半段目測大概不到2/3滿
經濟艙後半段稍微滿一些
但我也因此更加好奇華航究竟要怎麼改A350。因為一切都還是很新,也保養地很好。


降落前的簡單起司三明治

飲料的部分,我覺得華航蠻用心的。除了基本選項,還有跟五桐號合作的軟性飲料

餐點:
正餐有兩餐,一餐是起飛後發送(德國中午)、另一餐是大約起飛後7小時,德國當地時間晚間六點發送(空服員登機廣播裡有特別強調)。降落前大概1-2個小時還有一個三明治的發放。
第一餐有雞肉蛋炒飯還或牛肉馬鈴薯兩種選項,因為有一陣子沒有吃亞洲菜,所以選了蛋炒飯。
水果跟沙拉都很新鮮,沙拉是非洲小米quinoa及羅曼莎拉
雞肉炒飯味道很棒。餐時一直是台籍航空公司的強項,雖然比較常搭長榮,但華航的也不遑多讓。餐具是金屬的,比較有質感。我記得有一陣子華航得餐具是塑膠,是當時高油價時代為了減輕重量的產物。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改回金屬,或者是否全部航線都是金屬的。
第二餐有中式的雞肉油麵或者是西式的培根蛋薯餅。我還是立馬選了中式
青菜有點過熟,其他都很棒。麵包還有水果跟前一餐都有些變換
餐跟餐中間機艙燈暗。休息時在後面的廚房有放飲料、蘇打餅、米粿等可自取。空服員也會偶爾穿梭讓旅客拿水或飲料。

降落前的簡單起司三明治

飲料的部分,我覺得華航蠻用心的。除了基本選項,還有跟五桐號合作的軟性飲料
酒精飲料部分,還有跟金色三麥合作的兩款調酒 - 花粉假期 (百香果檸檬)&紫雲漫旅 (烏龍茶黑梅)。
我兩款調酒都試了,我覺得紫雲漫旅是我會想要努力在地面上找尋的調酒。


紫雲漫旅

花粉假期





紫雲漫旅

花粉假期

洗手間:
基本上全程保持很乾淨的狀態,洗手台上擺了洗手液、乳液等,沒有其他備品。
華航A350的廁所很有設計感,不像是777-300ER整個山水畫直接硬套在洗手間的感覺,而是用點點像是印象派跟中國山水畫的科技感的結合,這樣的巧思完全解決了在777機隊上為人詬病的洗手間山水潑墨引發的發霉感。洗手間隨時播放著輕音樂。


降落:
降落前空服員請乘客打開窗戶的遮光罩,前面一排的竟然打不開,我看連續三位空服員試圖用力扳開都沒辦法,所以就作罷。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,也立刻連想到787或新的A350選配,觸控調節光線的窗戶設計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。
飛機提早降落,停靠好空橋後,很快就下機了。唯一等的就是行李,大概在轉盤等了20分鐘才出來,這方面桃園機場似乎有進步的空間。
一降落台灣,機窗直接起霧,都看不到外面(這不是相機過度曝光,是真的看不到外面)。
總結:
整體飛行體驗是很棒,我覺得放眼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。我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睡覺,所以就沒有用個人螢幕看電影,但看上去,很多很新的電影都有。過沒幾天巴基斯坦的領空突然宣布關閉,很多飛機需要更往南邊繞道,花更多時間,因此覺得我這趟12小時的航程是真的很平順。
華航不論是硬體設備上的座椅、洗手間都感受到設計上的用心,這當然是除了一開始要投注資源外,後續的維護保養也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維持如此的水準。
服務餐點上,空服員都很親切,餐飲上更是有根各種台灣知名品牌合作,提升檔次,讓12小的飛行感覺一下子就過了,清晨抵達台灣又是嶄新的一天。
留言
張貼留言